潮汐表
赶海挖蛤蜊,一挖一麻袋,作为生长在海边的日照人来说,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出游季怎能不到海边走一走,周末恰逢落大潮,牡蛎公园里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大家三五成群结伴来到海边体验赶海的乐趣。不少前来赶海的市民脚穿雨靴,手拿赶海工具,专心寻找藏在沙子和礁石中的小海鲜。周末气候适宜,市民李女士专门带着孩子来海边体
2025-03-04 04:57:29
上周末傍晚海水退潮,水位下降,人群逐浪而去,在裸露出的大片礁石、滩涂上赶海。(孙以亮 摄) 五花八门的工具纷纷登场,有人带来电风扇网罩,兜起大把泥沙从网罩里过筛。 环岛路出现赶海大军,市民游客来到沙滩上玩耍,直到晚上还有人流连忘返。 正逢难得一遇的海水低潮,上个周末,岛内外出现赶海大军,市民
2025-03-04 03:17:53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于咱不少日照人来说各式各样的海鲜是不可或缺的舌尖美食但是休渔期间想吃海鲜怎么办虽然休渔期没有渔民出海捕鱼了但是我们自己还可以赶海啊赶海既有乐趣又可以收获丰富的小海鲜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山海天赶海全攻略哦小海鲜挖起来~太公岛牡蛎公园太公岛是典型的潮汐岛,平时半隐于海面以下,退潮后整
2025-03-04 02:37:13
海洋中潜伏着的可怕毒物,你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编就来揭秘海洋中剧毒动物排行榜。No.1 世贝尔彻海蛇当前世界上约有700种蛇有毒,世贝尔彻海蛇荣登全球毒素最强的蛇类宝座,它的毒性比任何陆地蛇大许多倍。世贝尔彻海蛇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阿什莫尔群岛的暗礁周围。长可达3米左右。它们栖息于沿岸近海,特别是半
2025-03-04 01:19:42
海虹,又叫贻贝、青口、淡菜、壳菜、东海夫人……虽然名字五花八门,但看到它的样子一定能认得↓毒素从哪里来?其实海虹本身并没有毒,但气温高的季节,海洋藻类繁殖迅速,海虹极易摄食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导致体内毒素蓄积,形成贝类毒素。人吃了染毒的贝类后,贝类毒素会在人体内迅速释放,致人中毒。麻痹性贝类毒
2025-03-04 00:47:31
像“爆爆珠”的藻类如何形成?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站长李刚介绍,赤潮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藻类在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中大量繁殖,就会出现成片海域看到这种藻类的现象。而引起华南地区海边赤潮的藻类是球形棕囊藻,这种藻类以褐色为主,当其成片在海里出现,人们就会看到海水略微发褐色,这就是大家所谓的赤潮
2025-03-03 04:43:33
退潮了当地的人都来捡海鲜。”16日下午,公园内一商户告诉记者,当天上午,她在观望到退潮之后,便也去赶海,捡了许多海蛎子和花螺,“有人捡了几大桶的,捡了回去煮来吃。”该商户表示,从上午9时到下午2时许,海滩上来赶海的人络绎不绝,到下午3时许,公园附近还停了许多车辆。佟女士正是听闻消息到海军公园赶海的青
2025-03-03 03:06:19
蓝瓶僧帽水母,又称“葡萄牙战舰”,平均长达10米的触须上有充满毒素的刺细胞,毒性比较大。相较于僧帽水母而言,蓝瓶僧帽水母其体型更小,只有一条长长的触手,毒性也更弱些。在被蓝瓶僧帽水母蜇伤后,患处会出现皮肤红肿、疼痛、灼热感等中毒现象,严重时还可能伴随呕吐、恶心、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人群甚至会发
2025-03-03 02:56:52
有句古话叫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而在海边走,一定要穿好鞋。尤其是刚到海滨城市旅游度假的游客,看到大海,兴奋至极,而忽略了自我防护,在沙滩上或海里意外受伤的游客不少。 一是因为沙滩上有可能会有破碎的贝壳、还有可能有其他人留下来的各种异物,稍不留神,可能就要被暗器所伤。 二是海里有各种不稳定礁石,加
2025-03-03 01:07:45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多发。台风过后,往往会有大量的生蚝、钉螺、螃蟹、鱼虾等海鲜被吹上海岸,吸引众多周边居民提上水桶、麻袋等工具赶海捡拾,还有些人会把这种赶海盛况拍摄成小视频在网上传播。很多人看到后不禁要问:被台风吹上海岸的海鲜能吃吗?针对这一现象,有专家提醒:台风过后吹上海岸的海鲜可能
2025-03-03 00:55:58
去海边消暑,记住三个“防”1
2025-01-31 04:18:38
到了海边怎么拍照?分分钟让你美爆朋友圈16个瑜伽体式
2025-01-31 05:00:19
去海边这么拍照,让你的照片高大上!
2025-01-31 06:26:40
比基尼内穿真的太绝了!夏天海边拍照姿势全攻略
2025-02-01 01:46:58
海南旅游景点及赶海打卡地,大多赶海地8点之前可以
2024-09-14 1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