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密集出现“爆爆珠”?多地提醒:不要捡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3 04:43:33    

像“爆爆珠”的藻类如何形成?

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站长李刚介绍,赤潮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藻类在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中大量繁殖,就会出现成片海域看到这种藻类的现象。而引起华南地区海边赤潮的藻类是球形棕囊藻,这种藻类以褐色为主,当其成片在海里出现,人们就会看到海水略微发褐色,这就是大家所谓的赤潮。在科学上,科研人员们称之为“藻华”现象。

此次出现的赤潮现象会持续多久?

那么此次在华南沿海出现的赤潮现象,还会持续多久呢?专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预计赤潮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李刚:区域的赤潮现象,有时候持续一周,或者是两周。有些如果今天它已经暴发了,第二天其他因素,天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了。这个区域一旦出现了你看到的赤潮,估计一周之内它肯定会消失了,因为你看到了之后,它已经接近于达到赤潮的顶峰了。

形成此类现象的藻类家族还有哪些成员?

除此次酷似“爆爆珠”的球形棕囊藻外,形成此类现象的藻类家族还有不少成员。比如“蓝眼泪”现象,其实也属于赤潮的一种。高密度的夜光藻随着风浪聚集,在夜间受到扰动刺激时,储存在体内的大量荧光素在荧光酶的氧化下,迅速发生反应,将大部分能量转换成蓝色荧光,形成如梦似幻的景象,一般出现在每年3月至10月,尤其是在春末夏初之际。

藻类除了能在水里形成奇特景观,在雪中也有。此前,南极就曾多次出现过粉红色的“西瓜雪”现象,这其实就是雪中的极地雪藻在相对温暖的环境中迅速生长,其体内含有虾青素防止紫外线辐射,所以呈现出红色。

赤潮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那么出现赤潮到底会不会对人体有害呢?

广州生态环境局表示,近期出现的球形棕囊藻赤潮对人类没有直接危害,主要是对鱼类养殖的影响,过敏体质的人群在游泳、嬉戏中如接触到球形棕囊藻及其释放的有害物质,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瘙痒等不适症状,对人体的皮肤健康造成损害。

提醒市民,球形棕囊藻赤潮暴发期间,应减少亲水活动,避免带来身体不适。

珠海市海洋发展局提醒,发现疑似赤潮现象,应及时报告海洋发展部门或生态环境部门。藻类可能携带很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病菌,容易造成感染或引发过敏等身体不适症状。提醒市民请勿在赤潮发生区域进行捕捞、游泳等活动,市民如在海边发现囊体,尤其是破碎状态的囊体,或者发现海面出现泡沫,请不要下水或垂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