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潭门去赶海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2 00:50:39    

来海南旅居八年,常听说琼海潭门,是南海最大的国家级中心渔港,是走向南海耕海牧鱼的大门,更是独具南海风情的千年古镇,凡到海南深度旅游的游客,都会去潭门渔镇赶海。

潭门古镇,位于海南岛琼海市东部海岸,距琼海市主城区20公里,南邻博鳌,东环南海,西接嘉积,北连长坡,美丽的海岸线长达18 公里,分布着14个古老的渔村,居住着约3万多靠海吃海的渔民。

潭门镇拥有海南岛唯一天然深水良港——龙湾港,这里是中国南海最大的渔港,是海南岛通往南沙群岛最近的港口,也是西沙南沙群岛作业渔场的后勤给养基地,2004年潭门港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国家中心级渔港。

古时潭门人,都是伴海而生的渔家。一千多年前,渔民们离开大海走上岸来,在这南海东部的潭门海岸,依海而居,靠海生存,耕海牧渔,繁衍生息。

后来上岸的渔家多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渔村,再后来由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一个渔港。一代代潭门人不断开拓建设,逐渐形成一个可停靠千艘渔船的大港,再由渔港发展成为南海东部沿海,具有浓郁南海文化特色的渔镇。

潭门镇有一个潭门湾,优美的弧线形海湾,绵延8公里纵深3公里,均为礁盘地质结构,宽阔平缓的礁盘,架构起20平方公里的浅滩,受天体引力作用和特殊地理位置影响,形成独特的潮汐变化规律,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优质赶海浅滩。

潭门湾的潮汐与众不同,为典型的全日潮汐。每月农历初一和十五后的两三天内,南海都有一次潮差最大的潮汐,那时的潮汐涨得最高,同时也退的最低。潭门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去海边的滩涂和礁石上,追逐那潮汐褪去的浪花,打捞捡拾贝类海鲜产品。

远古时的潭门人,喜欢在美丽的潭门湾赶海。潮汐高涨时,可围网“打八袋”、“塞龙头”、“钢铁压网”、“潜水探宝”;潮汐低落时,潮水退得很远,露出宽广悠长的海滩礁盘。浅水的海滩礁盘珊瑚中,藏着许多鱼虾贝类海水产品,渔民们聚集海滩,或“涉水刮螺”、或“赤脚拾贝”、或“抓鱼捉蟹”,这就是潭门渔家说的赶海。

潭门赶海,缘起于潭门渔民,特有的闯海气概与南海的渔耕文化。随着潭门人对南海的渴望与探索,赶海就赋予了新的意义,渔民们造起了捕渔的帆船,制作了捕鱼的工具,掌握了南海的鱼汛,根据南海洋流的规律,走出近海的潭门湾,到更远的南海三沙耕海牧渔。

潭门人赶海,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情独特,意义深远。历经千年的赶海守海,经历了亿万次狂风暴雨,闯过了千万次惊涛骇浪,经历了多少生生死死,积累了丰富的赶海知识,传承下宝贵的航海经验。

从宋元年间开始,每到南海渔季,潭门人就会远洋赶海,家家户户的青壮男子,都会驾着自家的渔船,随着浩浩荡荡的船队,驶向辽阔浩瀚的南海,远洋耕海捕鱼谋生,他们用最古老的航海经验,驾驶着渔船在南海三沙中讨生活。

每到渔季赶海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准备鱼肉、香烛、饭团等祭品,聚集在潭门古老的渡口,举行隆重的祭海仪式。人们敲锣打鼓,即兴舞狮,舞鲤鱼灯,虔诚祭拜,祈求龙王,海神娘娘,护佑出海人船平安,祭祀斗海盗战风浪,渔获丰收满载而归。这一古老的祭海风俗,代代传承延续至今。

2015年以来,为了挖掘千年潭门古镇的南海文化,弘扬潭门人爱海、赶海、守海、耕海的南海精神,琼海市与潭门镇两级政府,以潭门祭海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中国的潭门,世界的赶海节”。

被“潭门赶海节”吸引,2020年8月6日,我特地驾车从万宁出发,约50分钟的车程,经愽鳌过潭门大桥,沿渔港富港路前行,一个绝美的渔乡小镇,南海明珠就呈现在眼前。

一条悠长的水道,直抵潭门镇口,几百艘大大小小的渔船,停泊在渔港左右两岸,潭门镇里披红挂彩,锦旗飘扬,人流如潮,摩肩接踵,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一幅幅标语醒人眼目,一面面彩旗迎风招展。一户户渔家张灯结彩,一张张笑脸热情洋溢,盛情地欢迎着远道的客人。

今年的潭门赶海节与往年不同,结合了歌舞表演、祭海仪式、美食长廊、旅游扶贫等多项内容。为期七天的潭门赶海节,是海南旅游活动的重头戏。当地渔民举办了丰富多彩,且具有南海特色的海上作业技能比拼、出海捕鱼体验、赶海艺术角、潭门网红打卡、赶海潭门渔市、鱼港狂欢夜等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潭门赶海。

到潭门赶海,相对与普通游客来说,喜欢赶海潭门的热闹,赶海潭门的海滩,赶海潭门的娱乐,赶海潭门的砗磲,赶海潭门的海鲜,赶海潭门的狂欢。

然而,我更喜欢赶海潭门古老的历史,赶海潭门南海的风情,赶海潭门渔家的民俗,赶海潭门优美的风景,赶海潭门动人的故事。特别喜欢赶海潭门人,那英勇无畏、前仆后继、闯海守海、搏击风浪、耕海牧渔、深爱南海、千年不变、代代传承的精神。

每当初一、十五之际,旭日映照在潭门湾海上,泛着霞光的潭门海湾碧波荡漾,潮汐卷着浪花层层涌动,鱼虾贝类在海潮中翻滚,呼呼呼呼地卷上海滩,像似南海巨大的盛宴。

黄昏,夕阳渐渐坠入南海,余晖流溢在潭门湾海上,潮汐泛着迷人的金光,哗哗哗哗地飞泻而去,露出开阔平坦的浅滩,造就了独特的天文地理奇观。滩涂上礁石中,珊瑚丛浅滩上,到处都是鱼虾蛤蛎贝类,等待着渔民前去赶海,这是上天赐予潭门人的宝贝,也是南海给渔民们丰厚的馈赠。

夜晚,月儿从南海缓缓升起,皎洁的月光倾洒在潭门湾里,那绵延悠长的海水中,漂浮着耀眼的银光,悦耳动听的海浪声,从那黝黑的远海中传来,一艘艘渔船在海水中摇晃,星星点点的渔火在海上飘荡,漆黑的夜空天海连成一线,好一幅渔家唱晚的美丽景象.

潭门赶海仪式,最隆重的活动莫过于,“开捕祭海”。老渡口祭海台前,传统的舞狮表演和鲤鱼灯表演,拉开了祭海仪式的帷幕,噼噼啪啪鞭炮声,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响彻古老的潭门港两岸。

“祭海仪式”,是潭门赶海节最重要的活动内容。几位身着道袍头戴冠帽的高人,站在台上主持着祭祀仪式。老船长们穿着渔装,依次列队站在台前,虔诚叩拜南海龙王、海神娘娘,以这种古老的传统仪式,祭祀英雄“108八兄弟公”。

仪式上祭祀的“108兄弟公”,是南海潭门镇的英雄。古时南海三沙海盗猖獗,经常袭击出海的渔船,108兄弟公带领渔民开辟海域,领导渔民与海盗斗争,后在远航捕捞时遭遇台风,与风浪搏斗全部遇难。

为了纪念他们的英勇,潭门镇每个村子,都建起了祭祀的庙宇。每当出海捕鱼时节,村民们都会带上祭祀物品,聚集到庙里开捕祭海,祈求先祖护佑人船平安。

祭海仪式结束,标志着南海渔季开捕,霎时潭门港号角嘹亮汽笛齐鸣。一条条缆绳先后解缆,一艘艘渔船陆续起锚,发动机声轰轰响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渔港内千船竞发,渔民们兴高采烈,走出休渔期的禁锢,驾驶着心爱的渔船,去南海耕海牧渔。

潭门人对南海的热爱随处可见,大街小巷都可感受到南海的气息。沿富港路走到街尾,街面上流溢着南海风情的元素。渔港街面小楼的墙上,装饰着轮盘、船舵、铁锚等具有海洋特色的渔具。古老的风俗与时尚元素多彩融合,展现出千年潭门古老渔镇的时代风貌,走在潭门渔港街上,就会感受到浓浓的南海风情。

潭门人是南海的儿女,自古就深耕南海,在南海三沙中拼搏讨生活求生存。因此潭门人是中国走向南海最早的开拓者,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子子孙孙延续不断,开拓南海三沙的特殊群体,

据年逾古稀的老船长卢家炳讲:古时潭门渔民,驾驶小帆船去南海捕鱼,那是一场与家人生死离别的远航。出海远洋见风行船,东北风转东南风,往往需要半年时间,渔民们长达半年在海上漂泊,期间要经历多少生死苦难,多少潭门渔民因疾病和体弱,死于三沙葬身南海。

远洋捕捞的船队,每年10月乘东北风南下去南海,先至西沙群岛,一些船留下捕鱼,一些船继续前行,去南沙群岛捕捞。经过冬春两季捕捞作业,次年4月清明谷雨期间,才带着捕捞的渔获,乘东南风返回潭门。

上千年来,潭门人的命运,与南海紧紧相连,世世代代的潭门人心中,深深的印记南海的三沙群岛,他们将黄岩岛视为祖宗地,捍卫南海主权,保卫黄岩岛,是世代潭门人古老而神圣使命,潭门家家户户历代都有男人,被海盗抢劫或葬身南海,有的家庭甚至因此绝户。

潭门渔业协会的墙上挂着一幅地图,标示着南海被外国侵占的岛屿。在南沙众多的岛屿中,越南侵占了22个,菲律宾侵占了9个,马来西亚侵占了5个,而中国仅占据8个。那些被外国侵占的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海域,这是潭门人心中永久的伤痛。

潭门港有一个老渡口,那是渔民们出海归航的必经口岸。几根巨大的木柱搭成渡口的大门,锈蚀的铁钉密密麻麻地钉在木柱之上。两个侧门的横梁斜架着一块块木条,人字型的架构像房顶一样,木条端头悬挂着许多的铃铛,随着海风徐徐地的吹动,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那风铃声特别的悦耳,似乎在报告渔船归航的喜讯,更像是南海古老的乐件,演奏着潭门人赶海守海的交响。

老渡口门柱正中上方,横挂着“潭门故事”的牌匾,早出晚归的渔船从这里出入,世世代代英勇的潭门男儿,在这里书写着耕海牧渔的故事。据说昔日远洋捕捞归来的渔船,从潭门老渡口入港,需要两天时间排队,才能进港泊船卸渔,那古老的潭门渡口,承载着千年潭门渔港,繁荣昌盛的历史故事。

乘着傍晚的暮色,我独自走上防波长堤,即刻被连天的波涛震撼。那横亘港湾的堤坝,阻挡着汹涌的海浪,保护着泊港的渔船。堤外海浪呼啸而来,湿漉漉的空气中,夹杂着海潮的味道,哗哗涌退的潮水,似一首优美动听的夜曲,给这南海东部的港湾,增添了神秘美丽的夜韵。

堤内渔港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渔船,闪烁着五颜六色的渔火,停泊在悠长平静的港里。渔民们三三俩俩坐在船头,喝着粗茶吸着筒烟,悠闲自若地聊着小天,谈论着今次牧渔的收获,计划来日赶海的蓝图。

远洋归来泊港的渔船上,捕鱼灯闪烁着红绿蓝的光亮,大大小小的渔船桅杆上,插挂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是庄严的中国国旗,每一面国旗都标志着中国南海神圣的领地。

夜幕下的潭门港格外迷人,一艘艘小船在水道上穿行,突突突突的发动机声响彻渔港,船儿划破了平静的水道,不时地荡起了一层层涟漪,渔港里泊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千万盏渔灯在港湾里闪烁,好一幅潭门渔火闹港的夜景。

这是一个英雄的南海小镇,在那个没有精准航海图标,没有卫星定位系统的年代,英雄的潭门人仅靠一副罗盘,一本天书似的《更路簿》,凭借着骨子里的那股闯劲,劈波斩浪从浩瀚南的海里,闯出了一条耐以生存的海路。

潭门镇上,有一个《南海博物馆》和一个《更路簿博览馆》。凡来潭门赶海的游客,都会慕名前去参观游览。南海博物馆珍藏了7万多件,南海生物标本、南海历史文物、历代船模和打捞出水的大量陶器、历代铜钱及石雕器物等古物,走进南海博物馆里,就仿佛走进了远古的南海。

《更路薄博览馆》,是潭门人王振忠,私人投资修建的一座,占地1000平米的博物馆。内设西沙、东沙、南沙及《更路簿》历史博物馆,集中地展示了南海的历史文化。

潭门镇家家户户中,都有一本祖上传下来的,上千年的南海航行《更路簿》,那是千百年来家家户户的潭门人,用生命在茫茫南海中,探索出来的生命线。是南海航海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潭门人千年航海经验的积累;是历代潭门人用生命与血泪,续写出的灿烂的南海史诗;是潭门渔民赖以生存的生命航线;是潭门人视之为生命,而千年传承的瑰宝;更是中国南海主权最古老的佐证。2008年,《更路簿》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远古的潭门人,驾驶着简陋的小帆船,到浩瀚的南海闯海守海,在三沙群岛耕海牧渔,历经惊涛骇浪,海沟暗礁,台风暴雨,海盗抢劫,他们将经过的地方,用文字和图形记录下来,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变成潭门人南海远洋航行的指南。

潭门是南海唯一传承千年的渔港,《更路簿》明确记载了中国南海的西沙、东沙、南沙各个群岛的礁名、位置、航向、距离,以及每个岛礁的特征,什么时候刮什么风,有什么样的洋流,渔船怎么偏离,角度是多少。潭门人凭着《更路簿》,看罗盘、辨海流、望星象、驾木船、斗风暴、闯南海,辛勤地耕耘着三沙,成为南海千古传颂的故事。

博览馆里,陈列着许多精心收集的,潭门渔家古老的航海文物。这些远古的航海工具,集中展现着潭门人的航海历史,极富远古南海文物的特色。馆里陈列着100多年前手抄的更路薄、用石头磨制的指南针、竹筒制作的潜水眼镜、以及捕鱼的工具箱、宰鱼刀、绳索鱼钩等古老的渔具,凝结着远古潭门渔家的智慧与艰辛,令游客们眼界大开惊叹不已。

从《更路簿博览馆》,我看到了潭门人赶海闯海守海,敢于拼搏、努力开拓、热爱南海的精神;看着那一本本乏黄陈旧的《更路薄》,我看到了潭门人那坚忍不拔的意志;看到了潭门人那生生不息世代传承的薪火;看到了潭门人博大而宽广的胸怀;看到了潭门人豪迈而奔放的性格;看到了潭门人广阔而深远的目光;看到了潭门人坚韧而勇敢的品性;看到了潭门人英勇而无畏的精神。

上千年来,潭门渔民以简陋的生产作业工具,在环境恶劣海路复杂的南海中搏击风浪,书写出人与自然搏斗的动人故事,培养出潭门人特有的赶海闯海精神和渔耕文化,形成了潭门人独特的南海民俗风情。

渔港里停泊着一艘09045号渔船,船头坐着一位满面红光的渔民,他抱着特制的烟筒,津津有味的吸烟。我好奇的登上船头,亲热地与他交谈。那渔民告诉我说,这艘渔船是2014年习近平主席考察潭门时,登上过的幸运之船。

他滔滔不绝地为我讲述着南海潭门古老的故事,讲述着南海三沙的海水产品,讲述着南海耕海牧渔的乐趣与艰辛,讲述着潭门人的风俗民情。从他那饱经风霜的面容与他那满脸沟壑的皱褶中,我看出了南海渔家那坚韧钢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到潭门赶海一定要品尝潭门的海鲜。“中国的海鲜在海南,海南的海鲜在潭门”,这话一点都不假。这里海鲜品种多、质量好、价格公道,都是潭门渔民从南海中捕捞的海鲜。

在潭门吃海鲜,主要讲究鲜美,渔民们在南海捕捞的各种海鲜,第一时间就会送到食客的餐桌之上。潭门人做海鲜那是一绝,功夫都用在一个“鲜”字上,做出的海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你可邀约几位朋友,随便找一家海鲜店,花个百十来元一人,现捞现做几样喜欢的海产,便可品尝一桌丰盛的美食。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潭门海鲜广场便热闹起来,各家海鲜店食客爆满,店外椰树下摆满了桌櫈,食客们聚集在此狂吃海饮,尽情享受着潭门海鲜的美味。

流连潭门赶海,可夜宿海景名宿。海滩边的椰树丛中,有一家名叫“无所归止”精品民宿,就在潭门港石村海边,站在民宿院中,便可看见一望无垠的大海。在这里早可观日出晚可看日落,还可乘着朝阳披着晚霞漫步海滩。

民宿院内充满了海洋的元素,每个房间都以南海岛礁命名,房间里挂着装饰的海洋壁画,打开窗户就可感受到习习的海风,民宿里飘逸着浓浓的椰风海韵。几艘古老的渔船,停泊在椰树林中,船头傲立面向南海,那是特色的南海风情船屋,宿在船上的屋中就跟住在海上一样。

千年的潭门渔港,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传统渔业小镇,转变为以海洋渔业、休闲旅游、海鲜餐饮、海贝工艺品生产和销售等,独具南海风情特色的新型渔业旅游小镇,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范

如今,“发现美好新海南,我到潭门去赶海”,已成为海南响亮的名片。到潭门赶海过节,登上渔船听讲故事,去潭门渔市购买海鲜,品尝海鲜大餐,漫步潭门海湾,参观南海博物馆,观看潭门南海歌舞,潭门港狂欢夜等文化娱乐活动,领略南海的美丽风景,体验潭门渔民的风土民情,感受潭门“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已成为海南游客的新时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