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赶海的次数真多呀。作为内陆的娃,每个假期都向往海边,经常看“从武汉坐高铁直达的沿海城市”这种视频。家里两个娃也很小,人文景观看不懂,爬山走路又太费妈,去海边无疑是最佳选择,于是不厌其烦的去了一次又一次。
暑假去了海南。前两天在三亚,椰梦长廊的沙滩上很多瓜子大小的白贝壳,每次海浪退下,都会看到它们迅速往沙子里钻。哥哥干脆坐在海水里抓,一抓一大把,兴奋的抓了几个小时。这算第一次计划外赶海,后来都会专门挑退潮时去海边。
赶海第一站是小东海。提前查了某点评、小某书,定位“三亚鹿回头高尔夫球会”,到海边看到有人在租赶海工具。小东海退潮后都是黑色的礁石和水洼,岸边写着禁止赶海,说这里是珊瑚礁保护区。可是那么多人都在下面,我们也管不了这么多了。下水看到很多灰黑色的珊瑚,可能都是死珊瑚了,其实不太好看。再就是一簇一簇的寄居蟹,仔细看都在缓慢移动。最终娃爸抓到一只奇怪的海星,触角特别长,有点吓人,还有几只小螃蟹。水中小鱼跑的太快,一条也抓不到。
赶海第二站是陵水的清水湾,《消失的她》拍摄地哦。可惜到达已是晚上,看不到白色灯塔。但是据说清水湾是会唱歌的沙滩,沙子很细腻,我们还是在晚饭后去了最近的沙滩。到了发现有零星几个人在海边寻找着什么,我们也带了头灯加入。这一次哥哥发现了好几只正在沙滩上跑的螃蟹,螃蟹壳有乒乓球截面那么大。一旦发现,就照着它追,没有带钳子,就用娃的凉鞋压住,再慢慢拿开鞋去抓。抓到母螃蟹带了很多卵,我们就放掉,结果又被别人抓去了。娃上前说“这是螃蟹妈妈,我们放走的”,可是别人只顾着开心,不懂我们的意思。一共发现了八只奔跑的螃蟹,放了三只,跑了2只,最后带了三只回家。
赶海第三站是万宁的石梅湾。依然是晚饭后去。这里除了沙滩,还有几块巨大的礁石,娃爸带哥哥去礁石中间找海货。水没有完全退去,到脚踝,石头附近的沙子软,水更深,有的到小腿中间。到处黑漆漆的,我有种本能的恐惧,生怕父子俩被海浪冲走了,只能抱着妹妹跟着他们。可是就算被冲走,我又能怎么办呢?呼救也没人啊。夜晚的大海真的有点恐怖,只有巨大的海浪声和海浪退去时的寂静。最终在我的忧心忡忡下,只收获一只在水底爬的螃蟹,还是一对情侣先发现并抓到的,送给了我们。我们离开沙滩前也把它放了。
返程前一晚,我们又去了三亚湾。这次也是一片超级宽阔平缓的海滩,有路灯,有人骑电动车反复巡逻,还有大喇叭提醒人们注意安全。这次感觉安全多了!也是抓了几只小螃蟹,俩娃可能已经没了新鲜感,最后故意把螃蟹放在沙滩让他们跑,然后再去大呼小叫的追。这样反复几次,螃蟹已经不想跑了。
自从去过海南,俩娃心里:海边=海南。等到国庆回泉州,我说要去赶海,哥哥说“我们又不是在三亚”,妹妹说“去海南吧”,让我们哈哈大笑。于是有了赶海第五站,厦门。上午在后田海滩玩沙子,正是涨潮时候,我们一直在往后退。海边除了贝壳就是石头,对于最爱收集石头的哥哥来说,已经足够好玩。下午去了浪漫线浪花大门。本来只是离开前想再去海边逛逛,随便定位了一个地方,结果发现了红树林,还有一只破渔船和一小片沙滩。而旁边一大片沙滩都封闭了。没时间再去别的地方了,看到有人在破船那里找东西,我们也下去。破船底下敲一敲,就把黑色小螃蟹吓出来了。小沙滩随着退潮慢慢变大,有很多小洞,铲子挖下去就有螃蟹从沙子里往外爬,还有像蚯蚓一样的东西。等我们走的时候,发现所到之处都是螃蟹洞,我们一靠近,就有许多小螃蟹往洞里躲。还有一种红色的螃蟹,很鲜艳。这些都是得益于红树林吧,它们是许多海鸟、鱼、蟹、贝类的家。
赶海第五站,泉州石狮碧海净寺前面的一大片沙滩。这是娃爸和朋友聊天中偶然得知的“赶海圣地”,据说可以挖到很多活贝壳。说走就走,立刻出发。到了发现2公里的海岸线公路上停满了车,十分壮观。赶海的人也多,好在沙滩非常宽阔,不觉得拥挤。一开始非常好挖,随便找个洞,铲子挖两三下,形成一个小坑,就可以用手掏了,大概10cm深度就可以掏到白蛤。往周围慢慢扩大范围,徒手就能摸到好几个,有的离地表很近。大的有土鸡蛋那么大,小的也有鹌鹑蛋那么大。我和娃爸挖呀挖,哥哥偶尔帮忙,妹妹负责清洗。我们挖了一桶半白蛤,周围每一家人也都有收获。娃爸说他也是第一次这样挖活贝壳,后来可能是时间长了,白蛤都跑到更深的地方,反正我们挖的效率越来越低。海滩上还有很多,有的是红色,还有好看的花纹,在沙子上画出弯曲的痕迹。妹妹一直吵着回家,我买了俩糖葫芦稳住军心,想要继续挖一会儿,最后因为气温下降,担心娃冷,还是打道回府了。
除了赶海,其实只要是沙滩,娃都玩的很开心。三亚海棠湾周围都是高档酒店,我们去闲逛,想着来都来了,看看传说中的优质沙滩。穿过酒店到海边,沙滩确实很美,甚至一片贝壳都看不到,就只有沙子,更不要说活东西了。就这样,娃在别人挖的水坑里玩的不亦乐乎,衣服都打湿了。
每一片沙滩都不一样,每次去海边都有新发现。带娃去海边,又何尝不是在满足自己的愿望呢?
你也喜欢大海吗?你和大海有怎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