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警惕“无声杀手”!海洋弧菌可致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7 05:52:45    

近些年,赶海成为新的网红旅游方式,退潮后的海边成为赶海人的“寻宝乐园”,沙滩上、礁石间常常可以看到赶海人的身影。但是,赶海需谨慎,出现皮肤破损时要尽量避免接触海水。日前,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接诊了一位因皮肤破损感染创伤弧菌险致丧命的病人,幸好送医及时,在医院重症医学科、烧伤整形科等多学科医护团队的接力配合下,这名病人避免了截肢风险,实现康复出院。

今年66岁的汤伯是一名水产从业者,一个多月前,他在家不慎摔倒后划伤左小腿,一时虽然感到疼痛但并没有引起重视。之后两天,他仍前往海田从事水产工作。隔天,汤伯感到左下肢明显肿胀疼痛,伤口变黑,还出现嗜睡症状。家属发现情况不妙,赶紧将他送到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

送到医院急诊科后,汤伯意识模糊、血压下降,抽血化验提示肝肾功能受损,感染指标明显升高,出现了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结合汤伯有皮肤破损后接触海水病史,医生高度怀疑是海洋弧菌感染。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马骏林医生介绍,海洋弧菌又称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这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并列为造成人类感染疾病的三大弧菌。临床上,海洋弧菌感染常造成严重的败血症和肢体坏死,病程进展极快且死亡率极高,甚至有研究发现,50%以上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意识到汤伯病情危急,医护团队紧急将汤伯收入ICU住院治疗,立即完善相关检查,展开抢救,确诊汤伯致病菌为海洋弧菌。烧伤整形科医生为汤伯开展了左小腿皮肤和皮下坏死组织切除清创术,经过10多天的积极抢救,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脱离生命危险。为了防止汤伯左下肢的感染加重危及生命,医护团队将他转到烧伤整形科进行创面清创切痂和植皮手术等治疗。经过前后共40多天的住院治疗,医护人员为汤伯彻底清除腿部的感染源,避免了截肢的风险,汤伯得以治愈出院。

马骏林提醒,海洋弧菌适宜在温暖的海水中生存,温度较高的夏秋季正是该菌引发感染的高发期。海洋弧菌的感染主要通过食用或伤口直接接触,食用被海洋弧菌感染的生鱼片或贝壳类等海产口,将形成腹泻或急性胃肠炎,而接触海产品时产生了伤口,海洋弧菌就会侵入人体。他表示,海洋弧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感染率低,免疫能力强的人一般感染症状较轻且恢复较快,因此日常接触和食用海鲜,只要方法得当,无需过于担忧

他提醒,从事水产工作人员是海洋弧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作业时一定要戴手套,防止皮肤出现创口;海边游客应增加防范意识,当出现皮肤损伤时应避免接触涉海物品。另外,海洋弧菌具有嗜盐性,如果平时被鱼虾扎破皮肤,在自行处理创口时切忌使用生理盐水或将盐撒到伤口上,应尽量挤出毒血,用碘伏等消毒处理。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如局部伤口不见好转,出现红肿甚至发黑以及出现发热、精神转差等表现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相关文章